费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48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和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是全县的医、教、研中心。医院占地138亩,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现有职工1535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359人,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18人;编制床位900张,实际开放床位1353张。医院设有41个临床科室、20个门诊科室、10个医技科室、35个行管后勤科室,3个特殊护理单元,省级重点学科1个,市级重点学科25个。年门(急)诊量65余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5.7万余人次,各类手术 12000余台次。>>更多
历史沿革 1952年,成立费县卫生科,卫生行政职能从费县卫生院中分出。1953年 10 月,费县卫生院由天主教堂迁到通河街。1954年 2 月,成立费县妇幼保健站,在费县卫生院的领导下开展妇幼保健工作。 1955年 11 月,费县卫生院的党、团组织从费县人民委员会中分出,由原来的党、团小组分别改建为费县卫生院党、团支部委员会。12 月,费县妇幼保健站独立。 1956年 6 月 6 日 ,成立费县卫生防疫站,费县卫生院改称为费县人民医院,步入了以医疗为主的轨道。11 月 30 日 ,费县人民医院和费县卫生“三站”(费县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和麻风病防治站)共同成立了中共费县县直机关总支委员会第五分支部。
1958年 7 月,费县人民医院与“卫生三站”联合成立了中共费县人民医院支部委员会。1959年 10 月 4 日 ,在下河头村西北方向(现院址)建成费县肝炎疗养所。
1961年 1 月 30 日 ,费县人民医院的党组织与“卫生三站”分开,单独成立了中共费县人民医院支部委员会。1962年 1 月 3 日 ,内科病房迁至费县肝炎疗养所。
1964年 ,费县人民医院的团组织与“卫生三站”分开,单独成立了共青团费县人民医院支部委员会。1966年 10 月 16 日 ,费县人民医院迁至现址,在通河街只保留了部分职工宿舍。
1967年 1 月 25 日 ,“费县红卫兵联合总站”夺取了党政财文等一切权力,成立“服务组”。1968年 3 月,成立费县人民医院革命委员会。12 月,费县县直医疗卫生单位联合成立了费县“六 . 二六”公社革命委员会。
1969年 1 月 29 日 ,费县“六 . 二六”公社与费县药材公司合并。2 月 7 日 ,县直医药卫生单位联合组建了新的“六 . 二六”公社革命委员会。12 月,费县“六 . 二六”公社革命委员会解体,恢复费县人民医院革命委员会。
1971年 1 月,成立中共费县人民医院临时支部委员会。1973年 5 月 1 日 ,恢复中共费县人民医院支部委员会。1977年 2 月 23 日 ,去消“费县人民医院革命委员会”称谓。
1985年 10 月 26 日 ,共青团费县人民医院支部委员会改称为共青团费县人民医院总支委员会。
1993年 7 月,共青团费县人民医院总支委员会辖 4 个支部委员会。1994年 6 月 25 日 ,中共费县人民医院支部委员会改称为中共费县人民医院总支委员会,辖 5 个党支部。
2007年 7 月 23 日 ,中共费县县委、县政府将 7 处乡镇卫生院委托给费县人民医院管理。7 月 28 日 ,中共费县人民医院总支委员会改称为中共费县人民医院委员会。 |